1.1:
用途:主要用于腹部、妇产、胎儿心脏、成人心脏、泌尿、新生儿、小儿、血管(外周、颅脑、腹部)、小器官、骨骼肌肉、神经、术中,造影、介入等方面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工作,具有世界先进水平,具备持续升级能力,能满足开展新的临床应用需求。;
1.145:
中文操作手册;
1.144:
USB图像存储;
1.143:
主机硬盘容量≥500G;
1.141:
内置一体化超声工作站:数字化储存静态及动态图像,动态图像及静态图像以AVI、BMP或JPEG等PC通用格式直接储存;
1.140:
输出功率选择分级可调;
1.139:
B/M、PWD、COLOR DOPPLER;
1.138:
显示位置调整: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:-20°~+20°;
1.137:
显示控制:零位移动、黑白与彩色比较、彩色对比;
1.136:
具有双同步 / 三同步显示(B/D/CDV);
1.135:
彩色增强功能:彩色多普勒能量图(CDE/CPI);组织多普勒(TDI);
1.134:
扫描速率:相控阵探头,全视野,18 cm 深度时,彩色扫描帧率≥11 帧/秒;;
1.133:
显示方式:速度图 (CDV)、能量图 (CPA)、方向性能量图(DCPA);
1.132:
实时自动包络频谱并完成频谱测量计算;
1.130:
显示控制:反转显示 (上/下)、零移位、B-刷新、D 扩展、B/D 扩展,局放及移位;;
1.129:
零位移动:≥9级;;
1.128:
取样宽度及位置范围:宽度 0.5mm至20mm多级可调;;
1.127:
滤波器:高通滤波或低通滤波两种,分级选择;;
1.126:
Doppler及M型电影回放:≥48 秒;;
1.125:
最低测量速度:≤ 0.25mm/s (非噪音信号);
1.124:
最大测量速度:PWD正或反向血流速度:≥ 10.0 m/s(0度夹角);;
1.123:
B/CPA/PW;B/CDV/CW;;
1.122:
显示方式:B/D、M/D、D、B/CDV、B/CPA、B/CDV/PW;;
1.121:
电子线阵:PWD:5.75-7.0MHz;
1.120:
电子凸阵:PWD:2.0-2.2MHz;
1.119:
电子相控阵: PWD,CWD1.6-1.8MHz;
1.118:
发射频率: ;
1.117:
连续波多普勒(CW);
1.116:
高脉冲重复频率 (HPRF);
1.115:
显示模式:脉冲多普勒 (PWD);
1.114:
接收方式:独立接收和发射通道数, 多倍信号并行处理;
1.113:
声束聚焦:发射及接收全程连续聚焦;
1.112:
高分辨率放大:放大时增加信息量,提高分辨率及帧率;
1.111:
数字式声束形成器:数字式全程动态聚焦,数字式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,A/D≥12bit;
1.110:
增益调节:TGC增益补偿≥8 段,LGC侧向增益补偿≥8段,并可在触摸屏上进行调节,B/M 可独立调节;
1.109:
穿刺导向:探头可配穿刺导向装置;
1.108:
B/D 兼用:电子线阵:B/PWD
电子凸阵:B/PWD;
1.107:
扫描深度≥40cm;
1.106:
腹部凸阵探头(1.0-5.0MHz)
血管/小器官线阵探头(4.0-18.0MHz)
心脏相控阵探头(1.0-5.0MHz)
腔内探头(4.0-9.0MHz);
1.105:
可配备腔内双平面探头;
1.104:
可配备阵列聚焦单晶体线阵探头
线阵探头扫描深度≥14cm,最大扫描宽度50mm。
该探头有效阵元数≥1920;
1.103:
单晶体探头≥3把,具有腹部、浅表、心脏等全面应用领域;
1.102:
类型:线阵、凸阵、相控阵;
1.101:
二维、彩色、多普勒均可独立变频;;
1.100:
频率:超宽频带探头,最高频率≥18MHz;
1.99:
面板具备多个按键进行图像采集功能的设置;
1.98:
机身前端滚轮各具备2个脚踏锁止装置,可分别限制机身移动方向及制动;
1.97:
具备一键休眠模式,面板上有实体按键控制,并可以一键唤醒系统;
1.96:
预设条件: 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,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,减少操作时的调节,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;
1.95:
成像探头接口选择:≥ 4个,微型无针式,并激活可互换通用;
1.94:
操作面板具备液晶触摸屏≥12寸,可通过手指滑动触摸屏进行翻页,直接点击触摸屏即可选择需要调节的参数,操作面板可上下左右进行高度调整及旋转,最大旋转角度达720度;
1.93:
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≥21寸,分辨率≥1920×1080,无闪烁,不间断逐行扫描,可上下左右任意旋转,可前后折叠;
1.92:
连通性:医学数字图像和通信 DICOM 3.0 版接口部件;
1.91:
输出:复合视频、RGB 彩色视频/S-视频、DP高清输出;
1.90:
输入:VCR、外部视频、RGB 彩色视频;
1.89:
输入/输出信号:;
1.88:
可根据检查要求对工作站参数(存储、压缩、回放)进行编程调节;
1.87:
病案管理单元包括病人资料、报告、图像等的存储、修改、检索和打印等;
1.86:
具备主机硬盘图像数据存储;
1.85:
硬盘≥500G,DVD/USB图像存储,电影回放重现单元≥2200帧;
1.84:
数字化捕捉、回放、存储静、动态图像,实时图像传输,实时 JPEG 解压缩,可进行参数编程调节;
1.83:
图像存储 (电影) 回放重显及病案管理单元;
1.82:
心脏功能测量;
1.81:
多普勒血流测量与分析;
1.80:
外周血管测量和计算功能;
1.79:
产科测量:包括全面的产科径线测量、NT测量、单/双胎儿孕龄及生长曲线、羊水指数、新生儿髋关节角度等;
1.78:
一般测量:距离、面积、周长等;
1.77:
测量和分析:( B 型、M 型、D 型、彩色模式);
1.76:
具有术者模式,可实时双屏显示,主屏幕与触摸屏实时同步显示扫描图像;
1.75:
具备全屏高清放大功能,放大后图像有效显示区域尺寸≥21寸,显示比率≥16:9,分辨率≥1080p(1920x1080);
1.74:
具有微细血流成像技术,可捕捉超微细血流及超低速血流信号,支持凸阵、线阵探头,可用于腹部、产科、浅表、肌骨、儿科、血管等多种应用,具有单独模式、增强模式及2D对比模式,具有8种map图可选,并可进行血流速度测量,已存储的图像亦可使用增强模式进行观察;
1.73:
配备左室自动应变定量:专用的结合TomTec的智能化自动应变分析模块,链接和未连接心电信号的超声图像均可在机分析,支持心脏常规二维、心脏造影成像等多种模式下使用,全自动识别左心室切面并追踪,快速获得左心室整体应变值、左心室长径值、左心室18节段应变牛眼图和达峰时间牛眼图;
1.72:
组织多普勒技术(TDI/或DTI),具有彩色,谐波,PW, M型多种模式,并支持在机应变及应变率定量分析工具;
1.71:
扩展成像技术:凸阵、微凸阵、线阵、容积探头均具有此功能,且支持空间复合成像技术及斑点噪声抑制技术支持其扩展区域。;
1.70:
专门的预置条件;
1.69:
可用于乳腺检查,并可调整级别;
1.68:
针对晚孕期肥胖及困难病人;
1.67:
超声声速自动校正技术;
1.66:
脱机数据可输出;
1.65:
计算结果为一段距离内的平均值,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,并可根据血管内中膜厚度不同进行优化设置;
1.64:
要求对感兴趣区域内自动测量,无需手动描计;
1.63:
血管中内膜自动测量与分析;
1.62:
计算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峰值速度比;
1.61:
自动得到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峰值;
1.60:
可自动记录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近端、中端、远端的血流速度测量结果;
1.59:
脑卒中疾病诊断相关技术;
1.58:
具备血流自动追踪技术,可跟随探头的移动实时追踪血管位置,自动调整彩色图像,自动优化频谱测量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;
1.57:
单键自动调整取样框角度、位置、取样门位置、角度等;
1.56:
单键优化二维、多普勒图像质量;
1.55:
具备智能多普勒血管检查技术;
1.54:
测量值可以两种单位显示,KPa及m/s;
1.53:
具有原始数据搜集及处理能力,可任意回放并进行回顾性测量计算;
1.52:
具有多种测量模式,可根据临床需求使用取样框、圆圈、描记、点式等方式进行测量;;
1.51:
取样框ROI可调节大小,最大达5x6cm;
1.50:
具有彩色编码功能,可双幅显示灰阶图与彩色编码图,并具有置信图模式;
1.49:
支持腹部探头;
1.48:
实时剪切波弹性定量技术,可实时对感兴趣区域内组织进行硬度定量评价;
1.47:
可在1秒内快速获取剪切波数值;
1.46:
测量结果需包含:平均硬度及硬度标准差;
1.45:
具备单一定量区域具有15组组测量值录入,并可存储导入报告体系,报告可输出打印;
1.44:
测量值可以两种单位显示,KPa及m/s;
1.43:
具有肝纤维化分级指示器,自动将获得的剪切波数值和肝纤维化分级关联显示;
1.42:
是无创评估肝组织弹性的超声成像技术,可以结合常规超声图像检测特定区域组织的弹性硬度;
1.41:
肝脏剪切波定量技术;
1.40:
主机内置一体化实时弹性定量分析技术,可对弹性图像进行直径面积对比分析、动态弹性应变分析、动态弹性参数成像。;
1.39:
具备浅表及腔内弹性成像;
1.38:
具备囊实性结构鉴别弹性成像技术;
1.37:
实时软组织弹性成像技术,无需人工加压,具有灰阶,反转及彩色多普勒多种显像方式;
1.36:
应变弹性成像技术;
1.35:
自动产科测量:通过人工智能解剖,单键选择产科常规的自动测量;
1.34:
具备全屏高清放大功能,放大后图像有效显示区域尺寸≥21.5”,显示比率≥16:9,分辨率≥1080p(1920x1080);
1.33:
可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如空间复合成像技术结合使用;
1.32:
线阵、凸阵及容积探头具备;
1.31:
测量功能,电影回放功能;
1.30:
超宽视野成像扫描技术;
1.29:
具有二维造影技术;
1.28:
具有实时双幅造影对比成像模式,并可进行双幅同步测量;
1.27:
可与复合成像技术、核磁像素优化技术结合使用;
1.26:
造影剂二次谐波成像单元,包含低MI实时灌注成像和高MI造影成像,采用脉冲反相谐波技术、能量调制技术以及多脉冲序列谐波造影技术。;
1.25:
造影成像技术;
1.24:
成像技术;
1.23:
内置 DICOM 3.0 标准输出接口;;
1.22:
实时二同步 /三同步能力,支持相控阵探头、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;;
1.21:
反向脉冲谐波技术,具有明确谐波频率显示,可视可调;
1.20:
自适应核磁像素优化技术,改善边界显示,提高分辨率,减少伪像,支持所有成像探头,可分级调节≥5级。;
1.19:
空间复合成像技术,同时作用于发射和接收, 可达≥9线偏转,支持所有凸阵、微凸阵和线阵成像探头。;
1.18:
动态范围≥280dB;
1.17:
智能实时图像优化技术,可自动持续优化图像增益及TGC,以获取最佳的2D,3D及4D图像;
1.16:
智能化一键图像优化技术;可自适应调整图像的增益等参数获取最佳图像;
1.15:
解剖M型技术,可360度任意旋转M型取样线角度方便准确的进行测量;
1.14:
B模式/CFM/PWD模式分别独立角度偏转功能;
1.13:
数字化能量血流成像单元;
1.12:
数字化频谱多普勒显示和分析单元(包括 PW、CW和HPRF);;
1.11:
数字化彩色多普勒单元;
1.10:
数字化二维灰阶成像单元;
1.9:
智能全程聚焦技术;
1.8:
自适应增益补偿技术;
1.7:
接收波束并行处理技术;
1.6:
脉冲优化处理技术;
1.5:
全新多波束并行发射技术,全程动态聚焦;
1.4:
操作面板具备液晶触摸屏≥12英寸,可通过手指滑动触摸屏进行翻页,直接点击触摸屏即可选择需要调节的参数,操作面板可上下左右进行高度调整及旋转,最大旋转角度达720度;
1.3:
显示器:≥21英寸,高分辨率、逐行扫描、无闪烁平板液晶彩色显示器,视角宽,可上下左右任意旋转,可前后折叠。;
1.2:
主机成像系统:;